每年小麦成熟收割之后,数量庞大的小麦秸秆便会离开它们原本生长的田地。然而,这些小麦秸秆究竟应该前往何处呢?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的问题。
从经济性上看,首选生物质热力和发电,小麦秸秆能够被用于生物质发电。通过将秸秆转化为电能,不但可以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性,为农民增添额外的收益,同时也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。其次,秸秆也完全可以成为饲料的关键来源。经过适宜的加工处理之后,秸秆能够为家畜提供充足而丰富的营养。
此外,小麦秸秆在制作环保材料方面也能大显身手。比如,利用秸秆制造纸张、板材,这种产品往往具有环保、节能等诸多优势。而对于那些富有创意的人来说,小麦秸秆更是可以化作制作手工艺品的独特材料,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艺术作品。在农业领域,秸秆还能当作食用菌培养基质等。
但上述利用方式不具有普适性,需要具备完善的工业基础及产业链才可实现秸秆资源的利用,而当下各个行业都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,贸然扶植相关生产项目上马,可能无法实现匹配的效益,而不具备持续性。秸秆粉碎全量还田模式同样面临着两难境地,一边是还田后对下茬作物的危害,一边是无处消纳的尴尬。
秸秆利用的难点在于收集和运输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,而其本身的价值并不高。要想提高秸秆利用率,且形成可持续的模式,一定要遵循这几个原则:
一、利用距离一定要尽可能的短。二、处理方式要尽可能的简单,三、处理后的产出品具备一定的价值,四、就近消纳渠道足够大。
收集运输及消纳距离短则利用的资金门槛低;处理方式简单代表着具有较容易的得以复制推广;产出品消费渠道大,可以形成商业闭环。
秸秆就近堆肥模式可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上述要求,利用村里就近闲置场地堆放(坑洼、沟壑、荒地、林下空隙等),浇上粪水浸透,既可以提高养分含量,还可以预防火情。通过添加腐熟菌剂,起到除臭及加速腐熟的效率,堆沤2-3个月,杀灭大部分病菌虫卵,能够达到无害化的效果,腐熟后养分更易于作物吸收。具有成本低廉,操作简单的特点,腐熟好的有机肥大量施用不会增加农民的种植成本,初期最大可以替代百分之三十化学肥料的投入,长年大量施用可进一步提高替代比例,大大的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。
总之,小麦秸秆离田之后的去向堪称多种多样。我们必须充分激发创意与智慧,确保这些秸秆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,既能够保护生态环境,又能够创造可观的经济价值。在推进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的进程当中,政府、企业以及农民都需要齐心协力、共同努力。政府可以颁布施行相关政策,鼓励并支持秸秆的综合利用;企业能够加大研发的力度,开发出更多秸秆利用的技术与产品;农民则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秸秆的回收和利用工作之中。
让我们携手共进,共同探索小麦秸秆离田后的最佳归宿,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